甜蜜的开端
1978年冬,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拉开了中国农村改革开放的序幕,被束缚了多年手脚的农民爆发出了极高的生产积极性和创业精神。蒙阴县黄家庄村有一名青年农民的心开始蠢蠢欲动,当时的他是村生产队种植黄烟的能手。1979年中秋节这天,他去收购站卖完黄烟,推着小推车回家,发现路边养蜂人正在清理蜜桶,正好口渴的他闻着蜜香,忍不住上前找养蜂人讨了碗蜂蜜喝。他顿时感到精神倍增,心肺沁润,浑身有了力量。他和养蜂人了解了些养蜂的知识和趣闻。听得非常入迷,回到家后,在饭桌上他向父母和妻子宣布:我要养蜂。他就是巩氏蜜蜂园第一代创业人——巩继高。
与蜜蜂结缘
巩继高的想法起初得到了全部家人的反对,但是执着的他抽出时间就跑到养蜂的亲戚家一边帮着干活,一边讨经验。虽然他被蜜蜂蛰得浑身是伤,但他丝毫没有放弃养蜂的念头。老父亲见儿子对养蜂“入迷”啦,就偷偷写信给东北的一个亲戚,让他寄来一本养蜂手册,巩继高拿到书后如获至宝。1981年,他先从亲戚那里买了两箱蜂,边看书边摸索着养蜂。巩继高养蜂在当时并不被看好,但是不服输的性格让他对养蜂的信念更加坚定。他起早贪黑,在不耽误农活的情况下,悉心照顾这两箱蜜蜂。四处找同行请教,一天到晚琢磨,功夫不负有心人,两年多发展到了17箱,蜜蜂自此成为了巩继高生活中的寄托!
漫漫养蜂路
随着养蜂事业的发展,巩继高觉得只有走出去才能把蜜蜂事业做大, 1984冬,他和5名老乡结伴,用卡车装上蜂箱,走上了漫漫放蜂路。因为是初涉放蜂路,巩继高遭遇多次曲折,吃了很多苦,错过了几个场的油菜花蜜。此次初闯“江南”,收益虽不大,但收获了经验。为此,巩继高不断总结经验,逐渐摸索出了一条适合自己的养蜂路。据统计,自1984年至1996年间,巩继高带着他的蜜蜂王国先后辗转安徽、四川、陕西、河南等10多个省。采花落场,流连往返,终于使自己的蜜蜂王国发展到130多箱,成为沂蒙山区首屈一指的“养蜂大户”。
蜜方孝寿星
淳朴山东人饱受“孔孟之乡,礼仪之邦”教育思想影响,让他牢记“父母在,不远行”的孝亲理念。在巩继高创业养蜂中期阶段,便停止了外出放养蜜蜂的养殖方式,孝敬赡养年迈的父母成为他的首要大事。他和妻子每天早上第一件事,就是将用蜂蜜调对好的草鸡蛋茶端到父母餐桌上,同时巩继高根据多年养蜂经验,不断总结蜂产品的食用方法,让二老身体康健,成为当地有名的“老寿星”。巩继高自此以后一直在沂蒙山区坐地饲养蜂群。
巩氏蜜蜂园
在近十几年的转场放养中,巩继高积累了大量的养蜂经验,他决定抓住沂蒙山区的养蜂优势,酿地道沂蒙山蜂蜜。通过对全国各地蜜源的对比,发现家乡沂蒙山区才是理想场地。蒙山素有“岱宗之亚”,历史文化名山,森林茂密,植被覆盖率平均达90%以上,这里森林茂密,百花齐放,花期长久,经专家研究发现,蜜源环境影响,蜜蜂采的蜜要比其他环境下的蜂蜜更有活性。1997年之后,巩氏父子在蒙山脚下的百花峪建立养蜂场。坐地饲养后,蜂蜜产量、质量大大提高,效益与转地放养相比更科学稳定。
致富的蜂采
巩氏蜂业第二代传人巩国伟、巩国涛决定改变父辈过去单一的养蜂卖蜜单一模式,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细加工,使蜂蜜产品系列化,做强做大蜂蜜事业。1999年,从南方购进了先进蜂蜜生产设备,正式创立巩氏蜜蜂园,由于蜂产品源自天然蜂场,巩氏人坚持做无添加的、本色的好蜜,蜂产品得到了消费者的一致认可。为带动当地蜂农共同致富,巩氏蜜蜂园先后在蒙山百花峪、岱崮崮群、坦埠中山寺等地,与当地蜂农联手建立了18处蜜蜂养殖基地,优质的蜜源是巩氏蜜蜂园的产品品质,使这一甜蜜的事业放大到全国,走进了千家万户。